2016年年底,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登上總統寶座之際,特朗普聲稱,將通過各種手段促使海外美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回美國,并且鼓勵全球企業到美國投資建廠。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奧巴馬也曾經提出“制造業回流”?! 】傮w而言,特朗普促進制造業回流美國很可能會取得成功,雖然難度看似不小。特斯拉在加州生產電動汽車的工廠就是一個最佳的案例,美國的軍工、汽車制造在全球范圍內首屈一指,這也成為美國重塑制造體系的一股核心力量。過去20多年,美國向世界輸出了大量風靡世界的品牌,預計未來5至10年,美國將會徹底結束大量外包和代工業務,轉向支持美國國內的制造業?! 鍟熤菐旖y計,美國政府開始重視引導資本重新回流制造業,已經讓蘋果公司、通用電氣以及福特等一些大公司,紛紛向美國制造業投入新的資金或正計劃投入新的資本。美國制造業預計將會實現接近10%的年增長率,從而成美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和新的引擎?!白屆绹闹圃鞓I再次偉大”將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能夠讓美國回到全球制造業中心地位的重要力量?! ∶绹娮h院稅收委員會主席Brady近日就曾表示,他們正在和特朗普團隊溝通企業和個人減稅條文的制作時間,以及2017年美國稅收編號的重新制作。這說明愛說大話的特朗普并不是都在吹牛,而這次真的在推動稅率改革政策的出臺。此前特朗普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相信他的商業成功基因能夠發揮出積極作用,引發“里根級減稅”效應,對大部分跨國公司產生吸引力?! ∈聦嵣?,我觀察到特朗普甫一出手減稅,蘋果可能就要“回巢”了。蘋果iPhone的加工商富士康近日發表聲明稱,富士康正在進行初步討論,考慮擴大其在美國的業務。在全球資本流動背景下,美國此舉有可能引發各國稅率下調競賽和“全球資本爭奪戰”。而減稅之后,如果政府還不能壓縮開支,那么,一些國家本已高企的政府債務將會進一步增高?! 牧硗庖粋€角度而言,即便是基于勞動力成本考慮,蘋果公司等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例如蘋果公司目前在全球的18家組裝供應商中,有14家位于中國,包括南京仁寶電腦和深圳比亞迪。但是這些供應商在蘋果公司合作的過程中,均處于非常弱勢地位,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蘋果要求供應商把生產線轉移到美國,我相信90%的供應商都會選擇服從的。為什么?一方面是增加的物流和人力成本由蘋果公司自行承擔,另外一方面是,美國政府對供應商在美國新建的工廠給予補貼。此外,還有特朗普政府大量的優惠條件,例如減少監管等?! ? 蘋果決定把生產線轉移回美國,不是天方夜譚,而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紤]到蘋果公司龐大的供應鏈規模,回流美國本土制造計劃全部完成預計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一旦屆時回流美國,美國無疑將會是下一個手機制造大國?! ”砻嫔蟻砜?,制造業回流美國,“中國制造”仍將具有比較優勢。除了勞動力成本問題,制造業涉及的熟練產業工人、產業配套,美國短時間內難以解決這些問題。但從深層次進一步來講,減少對制造業回流相關企業的監管和降低企業稅,不僅有利于擴大美國就業市場,而且還有利于促進美國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蘋果公司等企業或將成為此舉最大的受益者?! ⌒枰貏e指出的是,就眼下而言,以廉價的人力資源生產iPhone仍是比較經濟的作法,因為使用機器人制造高端手機、電腦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但是長遠來看,工業機器人綜合成本低于人力成本是大勢所趨。受益于制造業的回流,美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會放大和極速發展。不過,長期以來,美國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研發與設計,很多大學甚至早就關閉了制造技術和制造科學方面的專業和課程。這是制造業回流美國面臨的一大短板?! ∪绻蛲顿Y、產能回流美國,總體上對中國來說,機遇大于挑戰。例如蘋果公司的上游供應鏈層面,共有超過766家的供應商,其中約有一半在中國。但是,中國制造業目前生產加工過程中用到的相當大部分的原材料、設備和生產工藝等,卻都是來自美國的。在蘋果公司的影響之下和富士康的鼓動下,預計大部分的供應商都可能會選擇跟進,即在美國本土建立生產線,滿足富士康生產的配套需求。在中、日、臺等資本投資成本迅速上升的背景下,三地的企業家們也樂于看到這個更低稅率、更高回報國家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因此,有大部分為蘋果公司產品服務中國的供應商們,均對跟隨富士康去美國建設投資表現出了較高興趣?! ≈袊糠钟袑嵙η矣袎粝氲钠髽I,為什么不可以借助部分制造業回流美國的機會,搭上這趟便車直接進入到美國市場?如果中國企業能夠借助美國本土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經驗,完善高端制造技術,將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因此,一再強調中國制造業成本低的觀念亟需改變,包括富士康、華為等企業需要重新認識美國制造業回流給中國帶來的機會?! ∽髡呦抵洕鷮W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宋清輝:美國制造業回流是中國制造歷史機遇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造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網站首頁 - 國內 - 國際 - 產業 - 宏觀 - 公司 - 體育 - 評論 - 人物 - 投資理財
本站不良內容舉報聯系客服QQ:873348527 官方微信:yixuzhen99 服務熱線:yixuzhen99
未經本站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 © 2002-2022 財經資訊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