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杰 海銀(北京)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 自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模式”、“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以及眼下的“要不要換一點美元?”,是不同時段、各個階層的熱門話題,體現了中國居民的雄心和焦慮?! 』仡櫋岸稹敝笫澜缃洕?、國際貨幣史,可以發現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和位置,為理解前述問題提供一個客觀的角度。作為當下國際貨幣體系的參與者和主要設計者,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和日本大藏省前副相行天豐雄合著了《時運變遷》一書,以他們的親身經歷,給我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真實記錄,這對思考目前全球化面臨的問題、世界貨幣動蕩、人民幣的地位和未來、以及居民個人的資產配置選擇,都很有啟發。對思考中國經濟模式、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的可能性,同樣很有幫助?! ∪蚧褪Ш狻 Ρ取岸稹敝笪鞯?、日本的發展軌跡,中國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濟增長路徑并無特殊可言,均得益于全球化,利用各自低成本優勢,盡可能多地向美國市場出口,快速完成國內積累、增加美元儲備,躋身全球重要經濟體行列,同時提升本國貨幣地位。所不同的,只是時間上的差異。這個過程中,美國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戰后70多年的時間里,其始終擔任最大出口目的地市場的角色。這一“起點即為失衡”的模式,是全球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并影響著全球化的進程?! 岸稹币詠淼娜蚧煞譃閮蓚€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始,美國帶領西方特別是西德、日本實現經濟復蘇、繁榮,到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第二個階段是中國加入WTO。在第一階段,西方大國通過協調、談判,形成全球化的規則,并在冷戰后推行于全世界;第二階段,是新加入者遵守規則、享受紅利并做貢獻的時期。加入WTO之后的中國是后一階段的優秀典范?! ⌒刑熵S雄在《時運變遷》里詳細記錄了戰后日本經濟的復興、騰飛模式:匯率長時間低估并盯住美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海外資金支持、積累美元儲備、努力向美國出口、出口產品結構從紡織品向機械產品調整、限制進口……日本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的最先受益者,隨之成為后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的模本。全球產業鏈在此過程中不斷調整,并逐漸固化了各經濟體間的分工?! ≡趹鸷笃呤甑臅r間里,無論追趕的國家經濟表現如何,作為全球最大商品進口國和最大順差來源地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美國的經濟增長,依賴于技術創新和居民的信用消費。技術創新有其內在的時間周期,以數十年計。后發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借助于信息技術,快速實現追趕,企業獲取新技術的時間,可以以分鐘甚至秒計。短期內走完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路,也屬正常。這讓全世界的科技創新顯得滯后,給美國及所有創新引領國家帶來了壓力?! ∮纱?,全球化過程中,失衡是常態,均衡是非常態。各經濟體是在持續的失衡中,尋找均衡,這個尋找過程,就是摩擦、爭端。摩擦起于貿易,貿易影響貨幣,貨幣再逆向影響貿易。解決爭端的過程,需要妥協。戰后七十年,全球化經歷了三次嚴重失衡:第一次是到1971年,西方最終放棄了黃金-美元本位的固定匯率制;第二次是到1985年,市場經濟國家的失衡達到二戰后的最嚴重狀態,“廣場協議”隨之達成;第三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谌蚨?,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可能無限地擴大,在沒有經濟體能夠且愿意與美國共同承擔主要逆差大國角色的情況下,當下的全球化顯然超出了美國的能力邊界。沒有革命性技術創新的引領,全球金融業的繼續擴張和繁榮,可能進一步加劇失衡,醞釀更嚴重的危機。因此,無論是選擇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為代表的區域自由貿易區還是更苛刻的雙邊貿易協議安排,美國都將會對現有的失衡進行調整。這種安排在拉動目標區域經濟增長的同時,美國資本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再者,從人口、經濟體數量以及規則方面,美國的控制力更強。而沒有一個如美國一樣的長期逆差國,任何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都將是紙上約定?! ∶涝w系和挑戰 一、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討論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確立了戰后國際貨幣體系框架,會議同時明確了美元和黃金之間的固定對價,即一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這是個市場價格,同時也緣于美國的承諾:根據IMF成員國的要求,可隨時將后者手里的美元兌換成黃金,有見“(綠)票”即付黃金的意思。黃金-美元本位制隨之確立。這是過去近70年自由貿易、全球化的前提和基礎?! ‰S著外國官方美元儲備的增加,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在缺陷——間接綁定黃金的固定匯率體制——就顯露了出來,其崩潰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在美國引領、其他經濟體追趕的格局下,全球貿易和貨幣事務上始終存在著分歧,并表現為國家間政策差異和爭端。美國期望貿易平衡、市場決定匯率;其他經濟體希望本國貿易順差、匯率能夠保持區間穩定。1970年代中期,西方國家走向浮動匯率制時的博弈,是這一分歧的一次全面體現,并最終導致西方大國第一次以政府間協調干預匯率的方式形成廣場協議。?! V場協議是過去70年國際貨幣史上繞不開的話題。兩位作者分別作為美、日雙方談判官員參與了1985年的廣場會議。本書可能是國內出版物中關于這一問題最權威的記錄。就中國國內近期討論的“G20上海協議”、“新廣場協議”等話題,筆者今年幾次拜訪兩位作者時專門請教了他們。兩位專家均直接否定了廣場協議是美國陰謀一說,同時明確表示不存在“新廣場協議”的可能。除了他們對歐洲、美國形勢的分析,《時運變遷》里美、歐、日幾方在30年前的關系和世界格局,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晌蛔髡咄瑫r以參與者的經歷告訴世界,美國對歐洲融合、歐洲貨幣體系持支持態度,不存在打壓的意圖和行為。除了政治考慮之外,經濟因素同樣非常重要。美國希望歐洲(特別是西德/馬克,當然也有同期的日本/日元),能夠分擔美國/美元的責任,不要始終作為順差國/弱勢貨幣?! 《?、美國的實力和美元的國際地位,在布雷頓森林會議前就達到了歷史頂峰,這是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結果,不是美國單方有意、有能力為之的。因此,所謂“布雷頓森林體系”是美國要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并不確切。一方面,當時的美元地位不需要通過協議的形式來確定;另外,任何貨幣的國際地位都不可能通過協議確定;任何協議也確定不了任何貨幣的國際地位?! 〔祭最D森林體系,可視為全球貨幣體系從金(匯兌)本位的固定匯率到信用貨幣的浮動匯率體制的過渡,原因是包括美國在內西方國家對黃金和信用紙幣的信心變化。紙幣信用背景之下,只要市場接受,儲備貨幣發行國理論上可以無限制地逆差(央行印鈔、消費者透支)。過去70年間,美國經濟和美元最嚴重的危機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即使在當時,及20世紀80年代初因阿富汗戰爭、美國惡性通脹導致的黃金兌美元價格暴漲時,縈繞著“去美元化”的呼聲和預期、美元將崩潰的預言,國際貨幣體系的格局并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全球走向信用貨幣的方向沒有逆轉,美元的國際地位沒有被撼動,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 H從貨幣的角度,當下的美元不需要黃金等貴金屬背書(所謂石油為美元之錨的說法,更是臆測),完全依賴于美國政府信用,美國因此是過去200年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他國家政府、商業行為選擇美元,不是美國政府、軍方或美聯儲的強迫行為,也不是后者有意為之。一國居民放棄本幣爭搶美元資產,是對本國政府投了不信任票,給美國投了信任票,而黃金則可視為對美國國力和信用的對沖投資品。作為目前信用貨幣的全球軸心,美元的信用不會受美聯儲加息與否等貨幣政策影響?! ‘斀竦膰H貨幣體系,是事實上的美元本位。美元本位、一種貨幣獨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繁榮了貿易、加速了全球化,同時便利了金融業的繁榮,促進了衍生品交易,助長了泡沫。如兩位作者在20年前就提出的反思,這種格局,甚至現行的浮動匯率,是不是一個最優選擇?可以持續多久?這仍需要探索,需要各經濟體間坦誠合作?! ≈袊腿嗣駧拧 ∫?、中國過去十幾年的經濟增長,舉世矚目,根本原因是參與了全球化。自身縱向比較,只是證明了此前那種“自給自足、自力更生”模式的無效。招商引資、出口創匯、產品升級、匯率盯住美元.....與歷史上日本政策的差別只在叫法上。全球化紅利,改變了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方式;使得國內通過利用債務擴大產能、提高資產價格成為可能,經濟增長便水到渠成。沒有國際市場消化那些產能,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的結果將只會是產能過剩,一如1992-1995年間和當下的形勢。但也是因為勞動力龐大,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中國短期內聚集的產能,超出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市場極限,全球失衡加速逼近極限?! o論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對全球化的態度如何,中國的全球化紅利沒有了多少增長空間: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出口額在全球總出口額中的比重超過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有出口國達到過的最高點。失衡、貿易戰之外,其他經濟體會增加對中國的限制政策?! ]有海外市場對產能的消化,外貿增長幅度停滯(更不要說下降)、趨勢逆轉,中國的增長模式就被打斷。眼下的經濟困境,正是這種模式無法持續的現實反映,資產價格和匯率都面臨難以支撐的壓力。而巨額債務顯然是最大的問題。沃爾克先生在《時運變遷》里,詳細記錄了他主導處理20世紀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的經歷。那些任何看似創新的工具、手段,最后都是無果而終。問題的解決,也只是債權人認賠出局。他本人也表達了對中國債務問題的擔憂?! ]有了全球化帶來的增長紅利,其他增長模式的路徑選擇空間更小?!敖Y構化改革”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套話,說易行難。因此,中國經濟總量要趕超美國并不容易,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上貶值軌道,那難度就更大了。1995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占到美國的70%(至今未打破的紀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年日元對美元匯率歷史性地升值到80以內。而今,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這一比例已經降低到了23%左右?! 《?、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以來,中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這一機制是管理有余、浮動不足,實質上更接近于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2002-2012年間,因為外貿順差和資本流入等因素,人民幣面臨的是升值壓力。經濟增長得益于全球化,匯率如不隨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時調整,后續的壓力就會大到難以承受的程度?! R率是貨幣間的價格。1973年西方經濟體實行浮動匯率以來,全球匯率市場波動的歷史表明,市場是決定匯率的主要力量,如果不是唯一力量的話。政府只是市場參與者之一(如果政府參與干預),并不能左右和改變匯率趨勢。1985年廣場協議期間,參與干預各方投入資金低于預期卻事半功倍,只是因為順應了市場走勢。后來的盧浮宮協議前后,參與國政府投入的干預資金遠超過廣場協議時的規模,效果卻適得其反,美國、日本最終只能聽任日元升值?! ≈袊^去20多年的經濟增長得益于全球化、得益于沃爾克參與建立的美元體系。比照美元成為全球關鍵貨幣的歷史,行天豐雄在為本書新完成的一章內容里,提出了人民幣成為全球關鍵貨幣的條件。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條件對中國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同樣參照這些條件,美元的地位短期內無法撼動。包括特別提款權在內的超主權貨幣概念,也將僅僅是一個概念。
通過《時運變遷》,認識當今中國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造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網站首頁 - 國內 - 國際 - 產業 - 宏觀 - 公司 - 體育 - 評論 - 人物 - 投資理財
本站不良內容舉報聯系客服QQ:873348527 官方微信:yixuzhen99 服務熱線:yixuzhen99
未經本站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 © 2002-2022 財經資訊網 版權所有